
城鄉密布的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健全,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源源不斷送到百姓身邊,海量數字文化供給在線一“觸”即達。放眼全省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持續“上新”,一張日臻完善、由省至村五級覆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正鋪陳開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我省如何有序高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延伸文化服務觸角,讓百姓樂享優質文化產品?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就此展開熱議。
近日,市民在寧晉縣一家“城市書房”讀書、選書。2021年以來,寧晉縣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城市小區和人流較為集中的商業區,打造多家“城市書房”。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聚焦全覆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圓滿完成中央部署的公共文化領域各項改革任務,全省60余個縣市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達到國家或省級示范標準。
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公共文化設施好比是“骨”。骨骼強健,身體才有牢固的支撐。省政協委員,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那書晨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提質。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利用空間,推動公共文化機構走出去開展“嵌入式”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在街區、商區、社區、景區等地創新打造一批“城市書房”“鄉村書吧”“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體驗空間,將公共文化服務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
2021年底,唐山市順利通過驗收,被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城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實現全覆蓋;在鄉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新建農村文化禮堂357個,命名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示范點30個。國內一流劇場唐山大劇院將世界優秀文藝演出帶到市民身邊?!疤粕酱髣≡航ㄔO之前,市民要想看國際國內的高水平演出,只能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高標準建設的唐山大劇院投用后,先后引進眾多國內外優秀演出?!币娮C了城市文化場館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省人大代表、唐山演藝集團歌舞劇院院長潘鐵柱感觸良多。他說,只有擁有高標準的文化場館,才能引進、開展高標準的演出,讓群眾享受到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精神食糧。他建議,持續推進面向基層、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讓群眾共享文化藝術發展最新成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連點成線、接線成網,越來越密。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普遍達標,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邁上新臺階,公共文化服務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不斷增強,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整體水平明顯提升。
2021年9月28日,河北省威縣文化館舞蹈老師指導學員練習舞蹈。近年來,為滿足和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邢臺市威縣文化館開展“文藝惠民 群眾‘點單’”系列公益活動,開設舞蹈、聲樂、戲曲等各類免費文藝培訓活動,群眾可根據個人喜好“點單”選擇課程。截至目前,威縣已有4000余人參加了公益文藝惠民培訓。新華社發
延伸服務觸角,讓百姓共享文化成果
“送文化下基層”公益活動、“流動”的博物館……我省不斷延伸的文化服務觸角,豐富著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最根本的出發點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笔≌f委員,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鳳說,2021年,省作協組織開展了“送文學下基層”系列活動,邀請省內外知名作家、學者,分別深入保定、滄州、唐山等地,為基層作者、文學愛好者進行文學培訓。今年將在持續開展活動的同時,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采用公益講座、主題創作、基層重點作家創作培訓會、座談會和作品研討改稿活動等形式相結合,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2021年4月,全省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拉開序幕,20家革命題材博物館、紀念館走進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截至2021年底,全省紅色文化進校園已舉辦251場活動,走進230個校園,受眾人數39.12萬余人。
“打破博物館‘圍墻’,以巡展、宣講等方式將博物館文化推廣至館外的廣大社會空間,使博物館文化有了更多延展空間,也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工作落到了實處?!笔≌f委員、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寶才建議,整合博物館特色文化資源,探索創新辦館方式,延長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鏈條,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公共文化需求。
“在共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和社會力量需攜手同行?!蹦菚课瘑T說,未來我省將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通過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領域。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或捐助設施設備、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產品或服務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支持公共文化場館整體或部分委托社會力量運營,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活動項目打造、服務資源配送等。
創新服務方式,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不少網友發現,如今河北的公共文化服務越來越“數字化”。打開手機關注“樂游冀”微信小程序,不僅可預約全省各地景區門票,還可以在線游覽眾多博物館、量身定制個性化旅行線路等。
“數字化搭建了供需對接載體,實現了供需雙方互動,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蹦菚课瘑T介紹,按照“十四五”全省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關規劃,我省將優化升級河北公共文化云平臺,建立具有河北特色分級分布式數字文化資源產品庫群,創新數字化管理和服務模式,讓群眾在“指尖”提出需求、在“云端”獲取服務、在“掌上”反饋意見。
面對數字化發展的時代潮流,我省不斷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模式。網絡平臺做紐帶,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與百姓零距離。然而,如何才能做到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康??h文化館館長姚桂蘋建議,突出數字公共文化供給的地域特色,讓百姓更深入了解家鄉文化內涵。推出“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模式,讓公共文化資源活起來。
旅游兼具經濟和社會屬性,把公共文化服務植入旅游業,可以深度惠及百姓生活。
2021年元宵節期間,保定戀鄉·太行水鎮景區推出“金牛送?!g樂元宵”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線下體驗市井民俗,觀看民俗展演,線上發出“抖音畫戀鄉”征集令,一天吸引百萬網友參與?!斑@些特色民俗文化活動線上話題分享,不僅推動了文旅融合,也讓游客享受到特色公共文化服務,是景區對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有益探索?!笔∪舜蟠?、河北百悅文旅集團董事長陳亮建議,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統籌考慮,建立穩定的旅游公共服務投入機制。同時,景區應更加重視社會效益,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傳播國家形象、傳承民族文化、承擔公共教育、提高公民素質等方面的作用。
?。ê颖比請笥浾卟苠P)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