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布。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去年我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檢出率隨著年級升高而升高。
我國兒童青少年為何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家庭、學校、社會應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陰霾?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發
“門診量在增長?,F在每天40個號,總是約滿?!焙颖笔〉诹嗣襻t院少兒精神科主任張欣說,因為每天放的號固定,還有一部分轉到其他相近的心理門診就診。這就意味著實際有心理狀況的兒童、青少年比門診數量更多。
張欣介紹,前來就診的以初高中生為主,其中,12歲至16歲占到70%,尤其是12歲和15歲的學生最多,占到門診量的30%至40%。不僅門診如此,專門為少兒開設的病房里,四十來張床位,也總是飽和狀態,甚至一床難求。
更早感知到問題的是學校。不少校長坦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已經影響到了學校的管理。
石家莊一所普通中學的校長介紹,原來一屆學生里也就有一兩個學生受精神困擾,現在幾乎每個班都有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不能正常上學。去年學校僅高二年級800多人中,就有11人因精神問題休學。
與學生接觸更直接的是老師們。
“現在不僅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了,他們背后的原因也更加復雜?!笔仪f市第十七中學教師孟凡亮介紹,剛參加工作時,出現心理狀況的學生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單親家庭。當時,班里有個女生,成績很不錯,但是人非常消極,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活到30歲就行了?!北澈蟮脑蚴牵簨寢屓ナ涝?,爸爸對孩子又不夠關愛。
但是現在,這種關聯性越來越弱。有的孩子生活優越,父母知識層次較高,給了孩子充分的愛,也出現了心理問題。
抑郁癥患者小王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高中之前,除了性格比較內向、朋友較少之外,她和其他孩子并沒有明顯區別。但進入高中后,學業負擔不斷增大,小王感覺很疲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入睡困難、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精力無法集中、情緒持續低落……總感覺臨近崩潰邊緣。
學業壓力大、考試過多、排名過多,父母擔心下一代失去進入社會精英階層的機會等,都有可能成為壓垮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接診過程中,張欣經??吹揭恍┖⒆由砩嫌锌v橫交錯、深淺不一的疤痕——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劃出的傷痕。張欣說,非自殺性自傷問題是孩子們近年來出現的新特點,一部分有自傷行為的孩子往往是出于內心痛苦,想要通過肉體的痛來緩解心理的痛苦。
治愈孩子,家長需要做出改變
盡管問題越來越復雜,但是相當一部分有心理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不肯改變的家長。
見到李梅(化名)父親的時候,孟凡亮終于明白了李梅的癥結所在。李梅是一名口吃的高中生,她總很慌張??荚囋陔娔X上輸入考號,一溜數字填了好幾遍,都提示錯誤,最后孟凡亮把考號拿過來,他讀一個數,李梅填一個數,才把號碼填對。
李梅的爸爸基礎知識很扎實,到了高中,依然能輔導孩子學習,經常給孩子出題,并且是限時完成,做題過程中,他在一旁邊看邊指點。李梅每次接到指令,就特別緊張,急急忙忙完成,結果越慌越錯。
有些父母會將自己沒有取得的成就,化為過高的期待施加給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他們身心發展過程中其他精神上的需求。
與孩子相比,對家長的“改造”更加困難。孟凡亮就曾經跟李梅的父親拍過桌子。為了緩解李梅的焦慮,他要求李梅的父親不許跟孩子提學習的事兒。高考前三個月,李梅爸爸壓抑不住說,馬上高考了,又給孩子買了幾套題,氣得孟凡亮拍了桌子叫停,后來高考,李梅也沒有驚艷的表現,但是她高中后半程,心理上還是比較放松。
在醫院里,張欣也遇到過對孩子過于關注的家長,孩子少吃一口飯、咳嗽一聲,就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執著于藥物的副作用,花幾十萬為孩子購買治療儀……張欣表示,經常由治療孩子延伸到治療家長。
石家莊市一位中學校長說,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和家庭問題的縮影和投射。社會競爭壓力傳導到家庭,家長又傳導給孩子;一些地區以考名校學生數為政績,這種壓力傳導給學校、校長和老師,最終還是落到孩子身上。
關愛孩子心理要落在實處
兒童、青少年處于身心發育期,容易出現各種困擾,同時可塑性也強,如果家長或學校及時發現并進行干預,效果就會比較理想。然而,不僅家長通常難以及時察覺青少年的異樣,一些學校也面臨專職心理教師短缺、心理輔導難開展等問題。
“對于心理教師的配備,國家有相關要求,但在基層落實如何要打個問號?!毙吓_市一位心理教研員說,因為與升學無關,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學校仍處于很邊緣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被擠占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多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還要做行政工作,甚至淪為打雜的。
而心理咨詢室作為一個對學生健康成長十分必要的存在,卻在一些學校長期處于門庭冷落的狀態。這位心理教研員表示:“學校不重視,家長不接受,一些孩子因為病恥感,即便希望得到幫助,最終也因害怕被貼標簽而不愿求助,導致咨詢室形同虛設?!?/p>
“這種冷落也暴露出心理老師在專業上的短板?!比缃褚焉洗髮W的抑郁癥患者孫英強(化名)介紹,他在尋求心理幫助時,發現心理教師更偏重于獵奇,不停追問作為大男生為何如此脆弱,既沒有關愛、撫慰,又沒有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由于心理工作是隱形的、保密的,心理教師在職位和職稱晉升中也不占優勢,部分心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并不高,對學生的心理幫扶質量難以保證。
河北省一所高校的心理教師觀察到,目前學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科書五花八門,有的版本十分陳舊,一些早已被學界推翻的概念仍然在用,“這無疑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p>
近幾年的省兩會上,不斷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建議在學校層面,將專職心理教師配備到位,做到專職專用。同時,學校和醫院加強對接,在青少年出現嚴重心理疾患需要轉診和專業治療時,能在第一時間進行科學干預。
“越來越多的人來關心這些問題了?!睆埿肋€提到心理健康問題孩子的復課問題:很多學校都要求醫院開具證明,保證復學后能夠在學校平安順利地完成學業。
“這反映出學校對這些孩子的不接納?!睆埿老M嘘P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多方位、多渠道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提升民眾心理健康素養,營造關注心理健康、消除歧視的社會氛圍,讓家長和學生大膽接受干預、治療,讓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河北日報記者馬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