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個獨生子女家庭,父親對我要求很嚴,這源于父親的坎坷經歷。父親8歲就跟隨他在東北聯軍的伯父在深山老林打游擊,風餐露宿吃盡了苦。12歲時,他的伯父將父親送到城里的藥鋪當童工。新中國成立前夕,父親回到唐山老家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父親又從事政法工作,成為一名人民公仆。
從我懂事起,不管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父親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上身總穿一件洗得發白并補滿補丁的中山裝,只有出席重大會議才換上較新的衣服。他一生都沒有改變的習慣就是,喝粥時要將碗里的飯粒吃干凈。那時,只有小學速成班三年級文化的父親,不懂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教育我,而是用自己隨他的伯父吃野菜、餓著肚子抗戰的艱苦經歷引導我,讓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生活在這么平安、美好的世界應該感謝黨、感謝那些為換來這些美好生活而犧牲的烈士。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也不能浪費他們的心血。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會唱也愛唱的一首歌就是《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記得我第一次聽到父親唱這首歌是在一個禮堂,他和幾個叔叔伯伯站在臺上,每個人都面帶莊重,伴隨著音樂認真地唱。在我的記憶里,父親一直就像歌里唱的那樣,“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兒安家……”
是的,父親無論在領導崗位,還是在艱苦的農村、工廠,只要是黨的需要,他都義無反顧地去做。特別是黨的艱苦樸素的作風,他走到哪兒都會帶到哪兒。
父親離開我已經11年了,而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一步都有父親的影子。從記事起,我從不和別人攀比吃穿,別人家的孩子每年都會添置兩件新衣服,而我的衣服經過母親的縫補修改穿了又穿。特別是長大后,也很少添置新衣服。我參加工作后,一件洗得發白、領子補著補丁的襯衫還穿在身上。
很多朋友和同事不理解,對我說:“你在家是獨生女,你爸爸還是領導干部,你怎么還穿得這么破,連條件不如你的人也比你穿得好?!蔽抑恍πφf:“能穿就好?!币驗楦赣H總是叮囑我:“生活上不要和別人攀比,工作上要超過別人。因為是人民的公仆,人們都在看著我們,所以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font>
這是我成長過程中一直傳承的家風,也是我從參加工作到退休這么多年來,無怨無悔奉獻的見證。
?。ㄗ髡呦甸_灤集團趙馬社區退休干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