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訓掛門楣 培育好家風
——鹽山大力推行家庭文明建設探訪
目前,全縣12個鄉鎮450個行政村5萬余家庭將家訓掛上門楣。5年來,通過立家風樹家訓活動的開展,全縣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5個,共評選出道德模范500余人,獲評“河北好人”6人,獲評“滄州好人”“滄州好人提名獎”73人
張相莊村舉辦家風家訓展,吸引了村民駐足觀看。(河北日報資料片) 鹽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鹽山縣大力推行家庭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倡導現代家庭文明觀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目前,全縣12個鄉鎮450個行政村5萬余家庭將家訓掛上門楣,“爭做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在鹽山蔚然成風。
家訓掛門楣,使抽象的家風具象化、實體化,時刻提醒自己,警醒他人。這不僅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感情責任,統一價值取向、價值認同,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還讓不同層面的群眾形成相對統一的道德觀念或價值追求,凝聚人心,匯聚起發展穩定、團結向上的力量。
韓橋村村民創作的好家風歌詞。鹽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家訓掛門楣,育文明鄉風
日前,筆者在鹽山縣鹽山鎮張相莊村見到,每戶大門上都懸掛著一塊醒目的家風家訓牌,“仁義為友,道德為師”“奮發有為,時不我待”等家訓牌讓人耳目一新。
家風鄉風好,陋習自然跑。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薄皬V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font>
“立足于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鹽山縣開展了家風家訓建設活動,將好家風好家訓以老百姓自己認可的語言和形式提煉總結,彰顯發揚,不僅家庭成員認可,更易被身邊的群眾所認同、所接受,更易引發共鳴?!丙}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徐麗霞說,為使抽象的家風具象化、實體化,看得見、摸得著,不僅約束家庭成員,還能讓街坊四鄰互為榜樣、互相監督,我們在全縣450個行政村開展了家訓掛門楣活動,根據各村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村容村貌和群眾家訓內容“私人”訂制家訓門牌。與家訓相呼應,把制定的村訓、鄰里公約同時上墻,同時建設優秀家風故事文化長廊。
作為鹽山家風家訓建設首批示范村的張相莊村,第一時間發動村民,根據自家實際,搜集家庭典型事例,總結自己的家風家訓內容。村“兩委”負責對村民總結出來的家風家訓進行提煉,并統一制作成醒目牌匾固定在各家大門口,提醒各家各戶時刻按照家訓規范言行。張相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國強說,村民不但把家訓掛了出來,家家戶戶也是按照家訓去規范自己的言行。
“家風家訓是俺自己總結的,還貼在俺家的大門上。俺是黨員,要是俺遵守不好家訓,臉面往哪兒擱???”村民劉國明說。
80歲的村民張景波走過來向筆者講述自己的變化?!艾F在別說亂扔垃圾了,我這80歲的老煙民都會把煙頭掐滅后拿在手里再扔進垃圾桶。村子變美變干凈了,大伙也都想維護好勞動成果?!彼f。
“厚德載物,上善若水”是楊國強的家訓。楊國強憑著自己的努力,在縣城經營著一家有100余名員工的彎頭管件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10年,楊國強的父母讓三兄弟抓鬮分家,老大抓到的是磚房,老二楊國強抓到的是新蓋的大瓦房,老三抓到的是一塊地基。沒了住所日子怎么過?本就不富裕的三弟犯了難。
楊國強二話沒說,便將自己的房子讓給了三弟,并給了哥哥、弟弟每人3.5萬元。楊國強說,父親去世前就一直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才,家庭和睦才能做成事。如今,他們兄弟在教育子輩、孫輩時一直傳承著父親的教誨,就連楊國強5歲的小孫女,每隔一天都會從北京打來電話或者發視頻,問候太奶奶?,F在,老楊家三兄弟家庭和睦,生活殷實。
如今,張相莊村家風家訓牌掛起來后,村民們吵架的少了,處事寬容的多了,全村文明之風逐漸濃厚起來,村里有兩戶家庭還被評為“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
家訓永流傳,生發向上力量
“學家訓、傳家訓、曬家訓”。在鹽山鎮吳家閣村,村黨支部一號召,家家戶戶都響應。如今,吳家閣村400多戶村民都掛上了自己總結出來的家規家訓牌,村里還把各家的家規家訓和以“衛生、文明、和氣、向善”為內容的村訓用宣傳畫的形式制成1000多米長的家訓村訓文化長廊。
吳家閣村村民張金勝家庭條件不算好,但是他和老伴兒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如今兒子是博士。張金勝的哥哥是低保戶,但家里的兩個孩子同樣都是大學生。無論多么困難也要讓孩子讀書,這是因為他家有祖訓:“讓孩子們讀書”。
吳家閣村退休教師張俊德家門楣上的家訓寫著“鳥飛先硬翅,人行須讀書”。張俊德說,他的父親雖然只讀過一年書,但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并以此教育他們。張家也因此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一家兩代14口人,9人從事教育工作,兢兢業業,教書育人。
“好的家規家訓,要展現到群眾面前,發揮其教育教化功能,擴大家規家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從而去影響更多的家庭?!眳羌议w村黨支部書記劉剛亮說,家規家訓牌掛在家門口,不僅提醒和約束家人,還成了鄰里之間相互學習的“加油站”,成了良好村風、民風的奠基石。
劉風賢和妻子王桂英是鹽山縣東三里村一對年過花甲的殘疾人夫婦,劉風賢是肢體殘疾,王桂英是一名聾啞人。老兩口雖身有殘疾,但從不向命運屈服,他們自主創業,開辦養豬場,多次受到縣殘聯表彰,他們用自己的實例教育孩子,3個兒子全都事業有成。為此,劉風賢還曾受邀到鹽山縣電視臺,在《鹽山好家風》欄目中講述他的家風故事,讓好家風成為更多人學習的榜樣。
韓橋村盧鳳英家庭的家訓是“仁愛寬厚,父慈子孝,鄰里友愛,克勤克儉”;張相莊村孟福榮家庭的家訓是“百善孝為先”……家庭主婦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家訓,自覺孝順老人,細心照顧公婆,在村里、縣里、市里傳為佳話。
家風家訓建設的關鍵是群眾唱主角,政府來引導。家訓掛門楣打破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說你看”的灌輸式教育,真正讓群眾當了主角,實現了群眾自我教育。讓老百姓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自己的家風家訓,既能使家庭成員自律、自警、自醒,又能得到長久教育,生發道德力量。
匯聚好鄉風,道德引領效果顯現
2020年以來,鹽山縣圣佛鎮西圣佛村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向廣大村民開展理論宣講、主題教育、文化傳承等提供了宣傳平臺。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軍說,實踐站成立之初,我們就把家風家訓建設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頭戲,僅一周時間,全村229戶家庭就完成了由家庭商定、自定家訓的征集工作。隨后,村“兩委”統一制作家訓牌掛上各家門楣,營造了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和睦友善,勤儉節約”是西圣佛村董鳳娟家庭的家訓。她的家庭夫妻恩愛、尊老愛幼、熱心助人,是鄰里交相稱贊的家庭。村民們說,一家人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平平淡淡就是咱老百姓的好日子,咱都得跟鳳娟家學。
在鹽山縣,家訓大多把道德和教育結合起來,或者結合長輩自身經歷、生活經驗總結提煉而來,用以指導家庭成員的思想、規范其言行,對后輩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是一種無形的約束。此外,通過倡導好家風匯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達到全民參與,從家庭正能量化育成鄉村正能量、社會正能量,使向上向善的社會正氣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感情認同。目前,在鹽山縣廣大基層群眾中營造出了爭做好人、爭創文明家庭的濃厚氛圍。
好家訓匯聚好民風。5年來,通過立家風樹家訓活動的開展,鹽山縣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5個;公益事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擁有志愿者服務隊200余支,8000余人;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層出不窮,全縣共評選出道德模范500余人,獲評“河北好人”6人,獲評“滄州好人”或獲得“滄州好人提名獎”的共計73人。
好家訓促進鄉風文明創建。全縣450個行政村建立村規民約,提倡厚養薄葬、孝老愛親、助人為樂、勤儉節約;倡樹文明新風,帶動了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上臺階,全縣12個鄉鎮全部達到縣級文明鄉鎮標準;246個村達到縣級文明村標準,占全部行政村的54.6%。
“好家訓是教育子孫的好教材,是治家的傳家寶,得讓它從村民家中走出來,變成全村、全縣的精神財富,把各家的家訓掛出來曬曬,不僅可以讓村民有自豪感,也可以讓其他村民效仿學習?!毙禧愊急硎?,今后,鹽山縣將進一步推行家風家訓建設工作,通過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優秀家訓,提高家庭文明創建水平,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 通訊員石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