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相關要求,經各地各單位推薦、網友點贊評議、評議會綜合審議,河北省擬推送8人候選2022年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現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2022年2月16日—2022年2月22日
聯系電話:0311-87902746
電子郵箱:hbwmbhr@126.com
河北省文明辦
2021年2月16日
賀宇:好民警不負使命筑牢安全屏障 當好冬奧核心區的“守城人”
賀宇,男,1988年4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張家口市公安局崇禮分局太子城派出所副所長。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懷著對公安事業的赤膽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滿腔熱忱,在基層一線辛勤付出、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忠實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特別是作為一名參與到冬奧安保一線的警務人員,賀宇以高度的政治擔當、使命擔當、責任擔當,認真執行冬奧安保工作各項措施要求,努力為筑牢冬奧安保堅固防線貢獻力量。
嚴密排查防控,堅決守牢第一道關口
隨著今年10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肆虐,疫情防控已成為安全成功舉辦冬奧會的重中之重。太子城收費站作為延崇高速進入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唯一出入口,落實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關系到冬奧核心區安全,一刻也不能停頓,一絲也不能松懈。自兼任太子城防疫站站長以來,賀宇始終堅持人物技防并重、法理情并用,做到逢車必檢、逢人必核、逢人必測,對風險人員進行耐心解釋、有效勸返,有力確保了進入冬奧核心區車干凈、人干凈。截至目前,累計檢查車輛10869輛、人員15發現風險人員498人,均已配合相關部門妥善處置。
萬家燈火時,毅然在堅守。崇禮的冬夜格外寒冷,夜間溫度低至零下20多度,在冰冷的路面站上幾分鐘,腳尖就傳來刺骨的痛感。在無數個寒夜,賀宇始終堅守在太子城防疫站排查防控一線,從未喊過苦、叫過累,從未躲進防疫站屋里坐一坐、歇一歇,天氣冷就在警服里套一件羽絨服,在警褲內裹三層棉褲,在腳上穿兩雙厚棉襪,想家了就得空掏出手機看看家人照片。但鐵血漢子也有柔情一面,一天夜里刮起了9級大風,吹得人臉上麻木、呼吸困難,此時微信里傳來了5歲兒子“爸爸,我想你了”的溫暖問候,當聽見兒子稚嫩的聲音,想著半月沒見的可愛臉龐,那一刻思念與哀傷涌上心頭,頓時熱淚盈眶。朝著家的方向望去,那里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他堅信,用自己的堅守換來崇禮的平安,這就是人民警察的忠誠擔當。
增強責任意識,切實做好場館安保工作
賀宇所在的太子城派出所是崇禮公安分局冬奧安保內部安全牽頭負責單位,是冬奧核心區中的核心,更是安保中的安保。為做好冬奧安保工作,他充分借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日常大型活動經驗,結合疫情防控閉環管理工作要求,起草制定了多個場館安保指導性文件,規劃了場館和機構設置、編制人員通行權限,構筑起場館安保和防疫雙重屏障。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測試賽期間,他反復踏勘競賽場館和駐地,主持制定多項安檢方案,采取模擬警情等方式組織開展反恐應急處突演練,開展安保人員防暴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場館安保工作人員“知恐、識恐、防恐、反恐”意識,為測試賽筑牢安全防線,為冬奧會安全順利舉辦積累寶貴經驗。
喜迎冬奧盛會,交出優異答卷。隨著五環旗在太子城迎風飄揚,冬奧會已日益臨近,各項安保工作進入全面沖刺、決戰決勝的緊要關頭。太子城派出所管轄的“三場一村”是世界矚目的焦點,賀宇在具體工作中自覺對標對表冬奧安保任務要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做到極致,把時間用到極限,每天堅持到場館出入口、安保指揮室、執勤保障崗巡視巡查,到場館周邊山上攀爬羊腸小道進行實地踏勘,每天工作19個小時已是習以為常,上下山途中滑倒受傷也是屢見不鮮。他認為,做好冬奧安保工作是自己的重大責任,用自己的點滴付出為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做出積極貢獻,無愧于警服賦予的責任,無愧于時代賦予的使命。
強化隱患化解,全力維護賽區工地安全
作為首批進駐冬奧核心區的公安民警,賀宇承擔著張家口賽區冬奧重點工程“安全監理”的重要職責。為切實減少和預防建筑工地安全隱患,他組織警務人員加強巡邏,強化監管,嚴格值守,及時排查消防、信訪等領域風險隱患,有效防范建筑材料、工人財物被盜失竊等現象發生。從今年6月至今,他連續駐守太子城核心區180余天,開展安全監管檢查130余次,排查消除隱患100余處,為冬奧工程順利有序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管理與幫扶并行,寬嚴相濟促穩定。針對建筑工地人員數量多、流動性強的特點,他強化人員管理,組織民警輔警點對點走訪工地,對務工人員進行逐人登記、逐人核查,準確掌握人員基本信息、務工情況等,特別是對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并督促指導項目負責人加強監督管理,確?!叭怀觥?。在嚴格人員管理的同時,他把保障工人合法權益作為維護安全穩定的重點工作。有一次因項目分包方未及時支付工人工資,大量工人聚集工地集體討薪。他了解情況后迅速趕到現場維護秩序,安撫情緒,并幫助協調項目方、分包方與工人代表進行三方協商,督促分包方及時支付了工人工資,快速化解了一起由欠薪引發的糾紛隱患,有效保障了工地安全穩定。
用心服務群眾,充分彰顯冬奧衛士形象
人民警察扎根在基層,沖鋒在一線,與群眾接觸最多,最能知群眾冷暖、解急難愁盼,對群眾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直接關系到冬奧城市公安隊伍整體形象。作為防疫安保一線的民警,賀宇時刻牢記為民宗旨,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保障工作,為過往防疫站等待核酸檢測的群眾提供取暖場所、熱水熱茶、方便食品,為雪場周邊忘記關車窗的車主看管車內物品,為不慎遺失手機錢包的游客成功找回財物,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群眾無小事,細微見真情。今年3月31日下午4時,賀宇與同事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當巡邏至云頂大酒店門口處時,發現兩名游客神情焦慮,他隨即主動上前詢問,當得知兩人因打不上車而可能錯過當天返回北京的最后一趟高鐵時,遂果斷駕駛警車將兩名游客準時送達高鐵站。在前往高鐵站途中,兩名游客不斷表示感謝,并在幾天之后通過多種渠道聯系到崇禮警方再次表揚致謝。在賀宇看來,這看似平常的瑣碎小事,卻是群眾眼中的頭等大事,更是展示冬奧城市人民警察形象的具體實事?! ?/p>
溫巖紅:好教師用鏡頭記錄雛鷹成長 不余遺力推廣冰雪運動
溫巖紅,女, 1970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張家口市萬全區第三小學教師。溫巖紅堅守教育第一線近30年,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兢兢業業教書,踏踏實實育人。曾獲“市優質示范課一等獎”、“市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目前,溫巖紅是萬全區第三小學的一名冰雪運動宣傳員。平時負責拍攝學生的訓練比賽、學校的冰雪活動,以及冬奧知識宣講、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等工作。一張張生動的照片、一段段鮮活視頻的背后,都是溫巖紅辛勤的付出。溫巖紅為全區中小學、乃至全市中小學冰雪運動的推廣作出了卓越貢獻,她的事跡在中央13套12月25日央視新聞節目中刊播,引起了很大反響。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冰雪文化,了解萬全區第三小學的冰雪運動,2017年從三尺講臺走下來的溫巖紅老師,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干勁主動請纓承擔起了學校的冰雪推廣任務。50歲的溫巖紅研究起了“高科技”,一部“簡單”的相機如何拍攝出專業的照片,角度如何選擇,她反復琢磨。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萬全氣溫最低時達到零下20多度,溫巖紅為了用鏡頭記錄下火熱的冰雪活動場面,一次次出現在冰面上、雪地上。寒冷席卷全身,她卻為了做好“冰雪運動宣傳員”這份工作不辭勞苦。眉毛的冰霜、通紅的臉頰、凍僵的雙手……就是她這種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在悄無聲息的鼓勵著孩子們努力拼搏,引導著孩子們向著更高、更遠的方向不懈努力。
溫巖紅日常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積極參與學校冰雪運動的普及與推廣,已累計組織參與上百場次的教學活動;三屆冰雪運動會;拍攝并制作的有關冰雪運動的照片和視頻難以計數;舉辦了“輪滑進課堂”知識宣講,讓全校師生關注冬奧、支持冬奧、參與冬奧,帶動和鼓勵大家了解冬奧知識、參與冰雪運動,踐行共享辦奧理念。
為了把孩子們每一次精彩的表現都記錄在她的鏡頭里。溫巖紅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滑雪,在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冰雪快樂的同時,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剎那。2019年,學校成立了輪滑社團,聘請了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她便跟著孩子們一起學習,雖然歲數不饒人,但她從來沒想過要退縮。在休息之余,還給孩子們講解冰雪知識,傳播冬奧精神,使“三億人參與冰雪”的號召入心踐行。
2020年,萬全區第三小學輪滑走進了課堂,這時候的溫巖紅就不僅是“言傳”了,而且能“身教”了。除了輔助教練給孩子們上好輪滑課外,還能穿著輪滑鞋給他們拍攝精彩瞬間。至此,輪滑場上、冬天的冰場上、甚至是外出體驗滑雪的滑雪場上,都能看到這個穿著輪滑鞋或者是冰鞋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冰雪樂趣、追著孩子們拍攝的老教師的身影,也就是從那時起,孩子們不管她叫“老師”了,而是喊她“仙女姐姐”。每每聽到這個稱呼,溫巖紅老師就特別感動,是冰雪這項魅力無窮的運動,讓她學會了輪滑、學會了滑冰、學會了滑雪,使她和孩子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雖然已是一把年紀,但溫巖紅每次都跟隨著孩子們一起去參加市、區各級各類冰雪運動比賽,即使是寒暑假也從來沒有缺席過,為孩子們拍攝比賽場上綻放的冰雪激情,傳遞的冬奧夢想,并全力做好后續宣傳,讓“一起向未來”的冬奧主題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盡情釋放。每每介紹起學校冰雪運動的普及與發展,她都滔滔不絕??粗约号臄z的上千幅冰雪活動照片以及精心制作的上百個有關冰雪運動的視頻,溫巖紅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自己這些天真的孩子們在更廣闊的的舞臺上綻放光彩?!薄?/p>
侯桂森:退休教授扎根貧困山區 帶領上萬農戶脫貧致富種出“金蘑菇”
侯桂森,男,1955年10月出生,退休前是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一名教授,中國北方食用菌知名專家。從教近40年間,他致力于食用菌研究,用食用菌幫農民打開脫貧大門,他扎根在太行山區10余年,奮戰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先后把10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引入山區農村,通過制定科學規劃、創立發展新模式、解決技術瓶頸問題,幫助農戶從零起步,逐步發展壯大,探索出了一條食用菌產業扶貧新路徑。他曾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最美河北人”“李保國式科技扶貧突出貢獻者”“河北省優秀教師”“最美廊坊人”等稱號。
甘于付出:他是農民的好朋友
1992年至1994年,侯桂森被公派到羅馬尼亞交流食用菌栽培技術、開發科研成果。這是我國首次將食用菌技術推廣到國外,填補了中國在國外種菇的空白??吹绞秤镁拇蠛冒l展前景,他回國后第一件事,就是著手在我市的農村中進行技術推廣。數不清在蘑菇棚里熬了多少日夜,說不清指導技術時吃了多少苦,更算不清試種過程中失敗了多少次。通過多年努力,他在全市總計推廣食用菌種植面積2萬多畝,為十幾個鄉鎮、四十多個村街、上萬名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每戶年均增收8千至1萬元。
家鄉富了不算富,如何把技術推廣到全國更廣大的農村,讓食用菌技術惠及更多農民,成了他的心結。2004年,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政府輾轉找到他,聘請他為農村科技協調員。他結合食用菌喜陰耐濕的特性,開始了林菌間作種植模式實驗,在6萬多畝林間閑置土地上種起了蘑菇,通過“以下補上、以短補長”,形成了經濟、生態、社會“三效合一”的循環經濟模式。他的精湛技術像一條金線,把政府、企業、學校、農戶串成一個整體,實現了食用菌種植產業化。政府主導提供政策支持,企業注入資金收獲社會與經濟效益,學校提供技術獲得實習實訓基地,農戶種植蘑菇增收致富,真是一項技術致富一方百姓,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特色產業。幾年來,這項技術使永樂店的農民增加收入上億元。2012年,該村蘑菇種植項目被確定為世界第十八屆食用菌大會觀摩項目。
穿上西裝就是教授,走進地頭兒就是農民。40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及16個?。▍^、市)1500多個村,免費開展技術培訓5300多場次,培訓農民17萬人,農民們親切地稱他為“俺們村的侯老師”。
技術扶貧:他是大山百姓的貼心人
多年來,侯桂森教授為十余萬貧困山區農民免費培訓3000多場,促進增收近億元,真正實現了“一項技術富裕一方農民”。淶源、淶水、張北、易縣、阜平、獻縣,無論是太行山老區,還是貧困落后地區都傾注了他大量心血和汗水。侯桂森在國內外不少地方指導過食用菌產業,但真正觸動靈魂、甘愿奉獻的地方是保定市阜平縣。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純山區縣,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可就是這“半分田”,不是在溝底就是懸掛在半山腰上,群眾一度靠天吃飯,過著貧困落后的生活。
“看到老區群眾生活貧困落后,我心里很不平靜,覺得能為這里的百姓作點貢獻不僅應該而且光榮?!碑敻菲娇h領導提出聘請侯桂森擔任技術專家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自2015年9月28日受邀參加阜平縣發展食用菌產業誓師大會開始,侯桂森就踏上了脫貧攻堅的新征程。
在侯教授和其他專家的帶領下,阜平縣成立了天生橋千畝現代食用菌產業核心區,這是一個集現代食用菌技術引進研發展示區、使用先進設施設備高效栽培示范區、產出優質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區、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樣板區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核心區,為阜平縣農民脫貧致富又開出一條新路?!笆粘蛇@么好,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多虧了侯教授!我們對他都是特別感激的!”在大山深處,他成了當地老百姓最尊敬的人,最親近的人。所到之處,侯教授、侯老師,每一聲稱呼里都透著一種鄉親們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感激。
經侯桂森等各界人士幾年的不懈努力,阜平縣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迅速發展壯大。目前,食用菌產業已覆蓋全縣140個行政村,建成高標準產業園102個,出菇棚室4610棟,年產鮮菇耳5.5萬噸,實現產值8億多元。產業直接帶動1.5萬戶,其中貧困戶8620戶實現脫貧致富。
“看見老百姓能增收致富,證明我們這么多年沒有白付出,我堅信,作為一名黨培養出來的老知識分子,只有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間地頭,把科研論文寫在太行大地上,才能真正體現出我的人生價值?!焙罟鹕硎?,他將不忘初心,以強農興農為已任,一如既往,率領團隊,用小蘑菇撐起大產業,為鄉村振興再鼓干勁、再立新功?! ?/p>
侯林:滑雪醫生苦練技術 帶隊保障冬奧賽道救援
侯林,男,198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他是一名滑雪愛好者,也是2022年“中國冬奧滑雪醫療保障夢之隊”中的一名滑雪醫生。冬奧會期間,他帶隊服務于云頂賽區的賽道救援工作,以爐火純青之技揚“夢之隊”之名,全力守護運動員安全。
一、苦練滑雪為冬奧
2018年,在得知冬奧會招募滑雪醫生消息后,侯林出于醫者救死扶傷的本能,第一時間報名加入。由于雪上運動受傷風險比較大,根據國際雪聯相關要求,雪道救援必須要有專業的醫生參與,且具備高超的滑雪水平,他才明白“滑雪”是進入醫療保障隊的重要一關。在接下來的近兩個月內,侯林為了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滑雪醫生,每日到滑雪場進行突擊、密集訓練,終于2019年初順利通過考核,成為“中國冬奧滑雪醫療保障夢之隊”的一員,參與到2022年冬奧會的保障工作中,這是他的驕傲,也隨之帶來了壓力。
國際滑雪比賽,更考驗醫療保障隊的迅速、準確、高效的固定和轉運能力。為應付復雜的高級賽道以及不妨礙賽場秩序,他必須在四分鐘內完成轉移傷員,避免二次傷害,這就對滑雪技能、急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圓滿完成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賽道醫療保障任務,他跟隨冬奧滑雪醫療保障隊進行了三個雪季艱苦的滑雪訓練和雪上急救訓練。由于賽道不同、特殊地形限制、低溫等情況,訓練格外艱苦,受傷是常事,但是他從未放棄過。為了給受傷運動員更好的施救,經常需要跪地甚至是趴在雪地上進行,為的就是熟練掌握雪道救援技能,磨合團隊默契,確保在奧運賽場上以最快速度對受傷的運動員開展救治。
二、全力以赴守平安
冬奧會期間,他將帶隊服務于云頂賽區的賽道救援工作。云頂賽區海拔2000多米,風速最高可達8級,平均氣溫超過-20攝氏度,雪道陡峭普通人站立都非常困難,還需要背著20公斤重的急救包在4分鐘內滑行到受傷運動員身旁十分鐘內完成救治和轉運,對體能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考驗。面對艱難的考驗,侯林更加用心用力,平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需要進行急救思維的轉換、學習,體能訓練和日常英語學習,他認真訓練,完成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為的是可以全力以赴守護運動員的安全。
他將以爐火純青之技揚“夢之隊”之名,全力守護運動員安全,讓中國的滑雪醫生成為全世界的驕傲。
史建昆:測量班長18年如一日扎根一線 用匠心服務雄安建設
史建昆,男,1983年7月出生,中交一航局雄東綜合管廊項目部測量班班長。自2003年從事測量工作以來,他始終秉持“誠信履約,用心澆注您的滿意”的一航精神,以天地為軸,以時間為線,靠雙眼記錄每一個數據,用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連續十八年堅守在施工一線?!皽y量有困難,就找史班長”已經成為他所參建過的每個項目的共識。他曾獲中交一航局工人先鋒崗、中國雄安集團優秀班組長、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優秀導師等榮譽。
鏖戰容東 助力容城縣順利度汛
2005年,初出茅廬的史建昆便投身曹妃甸港建設,先后參與10余座碼頭的測量工作,見證了曹妃甸港從無到有再到繁榮的銳變。 2018年初,史建昆主動請纓到雄安新區,開啟新一段人生歷程,先后參建了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裝配式道路、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施工期CEC工程、安大線北沿路交通通道等。
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是雄安新區首個永久性市政工程,作為容東片區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容城縣順利度汛發揮著積極作用。2018年4月,史建昆來到項目工地,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挑戰,作為測量負責人的他深感責任重大。
為了提高施工效率,順利完成各項節點,史建昆把大量的準備工作做在最前面,上道工序還沒完工,就開始琢磨下道工序。他白天奔波在現場,晚上就一遍遍復核相關數據,有時正趕上飯點被叫去測量,他隨便扒拉兩口飯就趕去了項目現場。
最終,經過70多天的堅守與鏖戰,2018年6月20日凌晨,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提前兩天竣工。
堅守雄東 綜合管廊穩步推進
如今駐扎在雄東片區A社區綜合管廊工程現場的史建昆,早已對片區內的一磚一瓦非常熟悉了。測量是工程的“眼睛”,貫穿施工的整個環節,一個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腦子里要有一個3D立體圖,根據圖紙數據進行施工放樣,項目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史建昆的雙眼。
對待工作的全情付出,讓史建昆將施工每個環節都熟記于心,每到一個測量現場,各種數據都能準確地從他嘴里“蹦”出來,為團隊快速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1年11月,管廊主體結構順利完工,靜臥在這座未來之城。史建昆又迅速投入到道路工程施工中。
傳承匠心 舍小家顧大家
從小蘿卜兵逐步成長為“一航工匠”,史建昆技能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他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測量能手。
嘈雜的工地上,史建昆帶著測量新手,手把手、面對面地教著:“記得檢查測量儀信號強弱,還有儀器要精確調平,一定要踩實地面,嚴格檢測和核對測量數據是否一致?!笔方ɡフ炫菰诠さ乩?,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總是扛著測量儀器來來回回地跑,常常滿身塵土,但黝黑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白龉こ逃卸嗫?,成功后就有多酷!”史建昆說,做老師,要幫同事把經驗學到手,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上去,再繁瑣復雜的工作,也總能找到方式方法。
對工作的積極負責,讓史建昆少了對家庭的陪伴,但也多了相互支持和理解?!鞍职?,祝你工作順利!”當史建昆看著屏幕里的兒子說出這句話時,開心地笑了。今年雄東片區A社區綜合管廊工期緊張。在測量工作量大,輪休人手不多的情況下,史建昆放棄了自己的探親假,留給了其他班組成員,自己駐扎在現場近半年沒有回家?!?span style="font-size: 12pt;">
李國榮:創立公益助學組織 20年捐款170余萬元資助學生154名
李國榮,男,1966年5月出生,泊頭市四營鎮人民政府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2000年起,李國榮開始資助貧困大學生。2010年起,他籌劃創立了“綠色助學NGO”組織,累計捐款170多萬元,資助學生154名,覆蓋滄州14個縣(市、區),遍布85所大學。他開創物質、精神“雙救助”模式,利用網絡建立“春風家園”,為緩解每年九月開學初期,學生面對陌生環境及貧富差距產生的心理沖擊,每年九月就成為李國榮奔赴各地大學的鐵定時間。11年來,他奔赴20多個城市的50多所大學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多年來,他積極從事公益事業,利用專業特長幫助他人,是公益路上當之無愧的“綠色使者”。
熱心公益助學
2000年高考成績公布后,泊頭一名男生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全家接到這一好消息后,不是高興,而是抱頭痛哭,因為家境貧寒,拿不出3300元的學費。李國榮得知后,積極伸出援手并向社會呼吁,短短一周籌集到1.5萬元助學金,圓了這名學生的大學夢。
這也是李國榮公益助學的開端,這之后,他每年都熱心參與助學活動,但他發現只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有限,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學子能夠上得起學,2010年,李國榮和五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綠色助學NGO”組織,系統的、全方位的、持續的幫助滄州區域內的貧寒大學生,給予每位學生每年最低2000元的物質幫助和心理疏導,已累計捐款170多萬元,資助了154名大學生,覆蓋滄州14個縣市區,遍布85所大學。
同時,他還利用現代網絡建立了“春風家園”,為學生們建立了精神家園。通過網站也隨時和學生們交流,及時解惑答疑。李國榮在助學活動中發現了“九月份現象”,大學多是九月開學,第一個月由于環境陌生、又特別想家,加之生活貧富強烈的差別現實等多種因素,新入學的貧困大學生特別容易出現精神壓抑、心理郁悶。每年九月就成為李國榮奔赴各地大學的鐵定時間。11年來,他先后奔赴京津滬杭州廣州長沙武漢貴陽西寧沈陽等20多個城市的50多所大學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從2013年開始,他陸續走進泊頭市交河鎮西關小學、泊頭育林小學、啟蒙幼兒園、大魯屯幼兒園、河北志遠環保、泊頭十里香酒業等學校、企業開展了十幾場講座。
在幫助貧困大學生活動中,他認真從每一個個例中進行梳理、總結,發現了一些實用的心理學知識,積極用于實踐,義務服務家長。面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李國榮設計了“數字法”“剪刀石頭布游戲”等方式進行改變提升;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李國榮總結了“家庭、學校、技巧”三要素;面對孩子迷戀電子游戲,李國榮請家長“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系列矯正辦法。除去到學校為家長進行公益講座,接受家長上門咨詢,他還在網上建立了“未來家長群”,隨時為更多更遠的有需求家長服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多年來,李國榮資助的貧困學生很多都已畢業參加工作,他們也參加到志愿者的行列,而這也是李國榮最高興的事。
李澤曉:信義校長踐行父輩承諾 返鄉續力普法
李澤曉,男,197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平鄉縣北流渠小學校長。為了兌現對父輩的承諾,李澤曉大學畢業后毅然返鄉,接過了家族“普法接力棒”。在繼續開辦法治課堂的同時,李澤曉創新網上普法,建立了“李瑞普法”微信群,方便鄉親們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咨詢。他先后轉任四個學校校長,一直堅持擔任法治課教師,還在學校成立了義務普法小紅帽,把法律知識宣傳品送到鄉親的手中。榮獲河北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上世紀80年代,李澤曉的爺爺李瑞離休回鄉后,為了讓鄉親們知法懂法,自費在平鄉縣竇馮馬村進行普法,“李瑞普法”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
普法夜校的誕生,為豆馮馬村帶來了濃厚的法治氣氛,村民們都已懂法律知識為榮。與此同時,全村組織起58個普法小組,人人學法用法,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全村88個企業攤點,個個守法經營。
當時,平鄉縣出現組裝、倒賣假冒自行車之風,假冒自行車泛濫以致“端了縣委的班子,踢了市場的攤子”。然而,作為平鄉縣自行車產業核心區域的豆馮馬村,卻沒有一人搞冒牌,成為打擊假冒“臺風”中心的一方“凈土”。
1998年,李澤曉的爺爺因病去世。普法夜校是停下來還是辦下去?李澤曉的父親李林章兄弟幾人專門商議起來。李澤曉的三叔李林輝認為,普法夜校很受群眾歡迎,應該辦下去。李澤曉的小叔叔李林謙說:“我知道父親的愿望,就是能讓鄉親們學法守法用法,平平安安地過好日子?!崩顫蓵缘母赣H李林章最后表態:“咱們做兒子的要孝敬,什么是孝敬?把父親這所普法夜校辦下去就是最大的孝,普法課不能停!”李澤曉的父親李林章曾擔任過法官、檢察官、司法局局長等職務,他的口才好,講起課來生動形象、把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識講得通俗易懂。2001年,普法夜校由過去的一周一開課,變為一周兩開課;課堂從自己家發展到村小學和鄉里的中學;參加夜校學習的學員也從本村村民,擴展到六七個周邊村子的村民。
返鄉接力 “李瑞普法”后繼有人
李澤曉從小深受“李瑞普法”的影響,耳聞目睹了父輩們的無私奉獻。為了完成祖父的夙愿,李澤曉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大學畢業后毅然返鄉,接過了家族“普法接力棒”。在開辦法治課堂的同時,李澤曉創新普法形式,變普法夜校為網上普法,建立了“李瑞普法”微信群,將村民們拉進群,方便他們通過微信在手機、電腦上學習法律知識,及時討論咨詢。
李澤曉先后調到四個不同的學校當校長,他總是主動要求擔任法治課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法用法,他的學校和縣司法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司法局普法人員定期到北流渠小學給師生講法律課,學校還成立了義務普法小紅帽,把法律知識宣傳品送到鄉親的手中。2020年9月,平鄉縣法宣辦授予北流渠小學“普法教育示范點”的光榮稱號。李澤曉還經常為其他學校講法治課,用小學生身邊的案例故事教育小學生為何要知法、守法、用法。2021年5月邢臺市教育局、共青團邢臺市委舉辦的第三屆“青春自護校園行”法治安全教育示范課評比活動中,他講的法制課榮獲小學組二等獎。
祖孫三代免費普法40年譽滿家鄉
在為村民、師生普法的同時,李澤曉還在父輩的指導下,為鄉親們做一些調解工作。2019年,他被聘為竇馮馬村人民調解員。
從夜校正式開課算起,“李瑞普法”已經持續40年,得到鄉親們的一致贊揚。李澤曉祖孫三代堅守承諾,免費普及法律知識,讓鄉村農民過上知法明理好日子的事跡,2020年8月1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公眾號分別以“平鄉一家三代接力為村民做這一件事”“大學生一畢業就繼承家庭事業,為什么有人說他傻?”為題大篇幅報道了李瑞一家三代的感人事跡,刊發后短短一小時,閱讀量突破10萬+。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公眾號、《法制日報》、微信公眾號、省政法委長安河北公眾號和《河北法制報》等中央、省部級媒體也相繼對平鄉縣李瑞一家四十年三代接力普法的典型事跡進行了廣泛報道,全國各級新媒體高頻關注、紛紛轉發。
王燕輝:鄉村教師帶著婆婆去教書 20年如一日照顧臥床雙親
王燕輝,女,1975年2月出生,海興縣張會亭鄉板橋中學教師。王燕輝的婆婆臥病在床20多年。2017年,她把婆婆接到了學校宿舍,開始了帶著婆婆上班的生活。晚上老人一小時一醒,她就起床伺候老人,一宿睡眠不足四五個小時。2017年,娘家父親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顧父親,她多次拒絕調入縣城學校的機會。白天課間用來照顧婆婆,下班后就匆忙奔回娘家,伺候父親,晚上再回宿舍照料婆婆。
王燕輝是海興縣張會亭鄉板橋中學一位普通的思政教師,她于1998年和同為板橋中學的教師楊廉清結婚。公爹是在教師行業工作了42年的退休老教師。2021年,王燕輝的女兒在她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老師,一家人與教育深深結緣。作為一名教師,她以實際行動踐行和詮釋著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她帶上婆婆去教書
王燕輝的婆婆早在20多年前就查出患有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由于呼吸困難,每年至少住院四五次進行治療。為緩解老人病痛,咨詢醫生后,家里配備了制氧機和呼吸機,老人24小時離不開制氧機,呼吸機也只有在吃飯喝水時才摘下來,如今制氧機已經用壞了4臺,為了預防停電制氧機無法工作,家里還配備了氧氣罐。公爹身體本來很硬朗,可就在2017年初突發疾病去世,婆婆承受不了打擊,幾度昏迷。在重癥監室住了5天,之后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醫生把老人從死神手中搶救了回來。但出院后老人的身體更加虛弱,身邊離不開人照顧。王燕輝有5個大姑姐,大姐已經60多歲了,身體不好;二姐和五姐遠嫁塘沽,因為工作,也只有假期回來小住幾天;四姐在鹽山,姐夫意外去世后獨自扶養兩個兒子,生活也不易;只有三姐在海興,但是還要照看上小學的孩子,各家有各家的難處,都無法承擔長期伺候老人的責任。丈夫楊廉清任板橋學區副校長,負責整個學區的教務和安全,工作繁忙,經常不在家。為了不耽誤工作,又能照顧老人,她經過和老公商量,向學校提出申請,把家從縣城搬到了農村的學校,開始了帶著婆婆上班的生活。白天上課怕老人無聊,就給她在智能手機上搜河北梆子看;晚上為了方便照顧婆婆,王燕輝就和婆婆睡在一個屋里,老人睡不著覺時,就陪她斗老牌解悶;心情郁悶時,就給她講笑話,說說村上的新鮮事。晚上老人戴著呼吸機睡覺,幾乎是一小時就醒一次,她就得起床幫老人摘戴呼吸機、喝水,伺候老人大小便。多年下來,她已形成了習慣,只要老人一翻身她就跟著醒,睡眠一宿不足四五個小時。由于長期熬夜,她大量的脫發,臉上色斑、眼袋都很嚴重,看上去比同齡人老了許多。在王燕輝上課期間,婆婆經常大小便拉在褲子里,王燕輝下課以后就趕緊為老人換洗,因為一件衣服也不值得用洗衣機洗,長年累月,她的手已經粗糙不堪。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對于這些她都不在乎。她認為,孝敬要盡己所能,要在當下,不給自己留遺憾。她還經常開玩笑的說:“辛苦我一個,幸福五六家”。幾個大姑姐抽空也來伺候兩天,但是對老人起居、飲食、吃藥都不太熟悉,特別是晚上,她們都不習慣于半夜起床為老人摘戴呼吸機。于是老人逢人就說,誰離開都行,只要兒媳婦在身邊她就感覺到踏實。
她是外人眼中的好閨女
婆婆每年都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在縣醫院四樓內科治療,每次都是王燕輝和三姐輪流陪同照料,什么事她都親力親為,因此與醫院的醫護人員、清潔工,甚至一些老病友都比較熟悉了,知道情況的人都很欽佩她。每次住院,她都細心地照顧老人,眼里充滿了關切。輸液時,總要問有沒有不舒服;吃飯時,總要問婆婆飯菜是不是可口;大小便時,總要看有沒有滲漏。同屋的病人有需要幫助的她都不辭辛苦,跑前跑后。一天晚上,她又和平時一樣端來一盆溫水,給婆婆泡腳按摩。剛住進病房的病人看到了,說:“你看你這閨女多孝順啊,還給你洗腳按摩?!彼牌抛院赖卣f:“這是兒媳婦,不是閨女?!辈∮杨D時驚呆了,“你這兒媳婦比閨女都貼心,你可真有福氣!”一旁家屬都投來羨慕的眼光,為她挑起大拇指。就是這樣,王燕輝用自己的一行一動溫暖著身邊的人。
她是父母心里的主心骨
王燕輝的娘家是距離學校3里地郭橋村,她有多次調入城區學校的機會,但是她都沒有離開距離縣城30里地的板橋中學,就是為了方便照顧年歲已高的父母。2017年夏天,王燕輝的娘家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弟弟妹妹又都不在身邊,父親體重近190斤,母親一人難以照料,于是她白天上課,利用課余時間照顧病床上的婆婆。下班后就匆忙奔向娘家,給老父親按摩做康復治療;與母親合力把父親抬到輪椅上,推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由于長期臥床,父親前列腺出現問題,排尿困難,2018年秋天在海興縣醫院做了膀胱造瘺的手術。術后需要一個月換一次尿管,為了減少父親去海興換尿管上下車的痛苦,她請教縣醫院的醫生學會了給父親換尿管。有人問王燕輝累不累,她總是微笑著說不累,看到父親期盼的眼神,聽到婆婆說:“路上慢點、早點回來”的叮囑,她身上充滿了力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因為她就是父母心中的主心骨。
王燕輝二十年如一日,用一顆孝心托起了兩位老人,用一顆愛心撐起了兩個家庭,用一顆熱心奉獻著教育事業。她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