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市新華區創新形式,全面結合特色、線上結合線下、學習結合實踐,讓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活”起來、“實”起來。
5月8日,車站街道辦事處欣怡社區黨員活動室內,黨史知識競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社區黨員代表隊、轄區黨員代表隊等5支隊伍踴躍應答,展現出扎實的學習成果。
“1947年,滄州城解放,解放軍就是從聞遠樓下進城的……”5月14日,在鼓樓文化廣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華區“小馬扎”宣講隊隊員宋曉艷手持小喇叭講解青滄戰役。
“紅馬甲”宣講團、“小紅帽”宣講團、社區“小喇叭”……新華區構建起“專家講理論、干部講政策、百姓講故事”全方位宣講矩陣,針對性的宣講更容易引起共鳴。
黨史圖片巡展、“紅色書吧”學習陣地、“知行”行動小組、系列紅歌匯演、紅色電影巡演……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既全面覆蓋又各具特色,黨員帶頭、全員參與的黨史學習氛圍全面形成。
5月19日,新華區道東辦事處化建社區的“有聲黨史學習墻”正式上線。人們只需用手機掃描墻上的二維碼,即可收聽黨史故事、學習黨史知識。
新華區融媒體中心編輯制作轄區“黨員風采錄”,有圖文版、音頻版、視頻版。老黨員、老干部、老革命、老模范、老教師通過“云端”走到更多群眾身邊。鐵路新村小區的小喇叭,每天都會播放這些優秀黨員事跡和黨史小故事。
除了線上活動,新華區還不斷探索線下學習形式。請進來——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帶頭學習,多個單位邀請黨史方面專家進行專題授課。走出去——各黨組織到烈士陵園等處的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展廳以及獻縣馬本齋紀念館等地參觀,重溫我黨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
新華區各級各部門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試金石,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實際行動。
以“黨建引領,網格聯動,居民端App大數據網絡共享共治”為模式的“136智慧網格”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是新華區在深入摸底調研的基礎上創新實施的。這個管理平臺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全覆蓋,各級管理服務部門收到來自基層的社會信息更多,反饋速度更快。
截至目前,全區1個鄉鎮和5個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66個村(社區)綜合服務站全部設立完成,設施、人員配備齊全,并完成確權賦權,19項行政許可事項下放,進一步提高了辦事效率。(通訊員馬林)
? |
|
|
|